2008年1月30日,星期三(GSM+8 北京时间)
浙江法制报 > 第二版:实话 改变文字大小:   | 打印 | 关闭 
开启农民工话语权之门
黄海涛

  1月21日,宁波市第二届十大外来务工明星之一、宁波维科精华家纺有限公司制品分厂二车间质量员杨晓霞在浙江省十一届人大一次会议上当选为全国人大代表。她是浙江历史上第一位当选全国人大代表的外来务工人员(1月25日《浙江法制报》)。
  就在同一天,同样的一幕也在广东上演:在佛山打工的四川籍农民工胡小燕被选为全国人大代表。或许是一种高度的默契,广东、浙江,这两个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以同样超乎寻常的政治胆魄奋力扬帆,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为长期处于弱势的农民工谋求基本的民主与权利。这是解放思想萌生的尝试,更是心系百姓疾苦的执政理念的现实写照。这意味着,游离于城市大街小巷的1.5亿农民工终于有自己的权益代言人,尽管“幸福的种子”才刚刚撒播。
  众所周知,对于城市的建设与发展,农民工可谓功不可没。城市的一草一木,无不凝聚着他们的默默奉献与辛勤汗水。而令人遗憾的现实是,他们的付出与回报很不相称,其权益屡屡遭遇无端侵犯。如,一些农民工工资偏低而且经常被拖欠;农民工劳动安全条件差,职业病和工伤事故多;“就学难”、“看病难”、“入户难”等依然困扰着农民工……
  上述问题的存在,固然有着诸多客观原因,但农民工权益代表的长期缺失显然是个无法回避的事实。
  一直以来,在涉及农民工权益的现实问题上,有着太多的“权力越位”,在讨论农民工权益的各种会议及政策上,有官员,有专家,有学者,就是没有农民工。利益主体的缺席,必然导致看起来很美的纸上谈兵。在我看来,这也是农民工问题一直得不到有效解决的根源之一——太多的政策没有向下的探讨与交流,没有冲突,没有碰撞,就很容易脱离实际,中看不中用。比如,有的地方在制定农民工医保政策时采取包办的方式,结果是退保潮此起彼伏,因为他们竟然没想到农民工是流动的。而这些细节,其实只要稍微耐心地倾听一下农民工的声音,就不至于发生疏漏。
  现如今,这样的状况正在得到改善,杨晓霞等人的当选便是明证。期待他们的当选能够开启农民工沉寂多年的话语权之门,使他们维权的腰杆硬起来,让平等的阳光能够早日沐浴这个群体。